融智于术,加速康复|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揭牌仪式暨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项目系列活动-青岛站顺利召开

首页    融智于术,加速康复|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揭牌仪式暨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项目系列活动-青岛站顺利召开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学思交融,共学共进。由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医网共同主办,《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协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承办的“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揭牌仪式暨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项目系列活动-青岛站”于2025年3月23日在青岛隆重召开。
 

会议以“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为主题,着眼国家骨科加速康复建设战略部署,聚焦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新经验、新观点”,为国内百余位新老“盆友”们带来国内外最前沿的治疗理念固定策略实战技巧,共同推广环骨盆损伤数智化创新技术,携手推动我国骨科精准医疗的创新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png

与会嘉宾合影

与会嘉宾合影.png

会议现场

 

 

 
 
 
学术饕餮 群贤毕至

 

青岛市医学会创伤外科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刘涛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与会嘉宾。

与会嘉宾合影.png

刘涛教授主持开幕式

 

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有: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柳忠旭书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高海东院长,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周东生教授,新加坡中央医院邬耀乐教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刘光耀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桑锡光教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孙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赵春鹏教授,西安市红会医院庄岩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吕刚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刘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杨明辉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芮碧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宇能教授,潍坊市人民医院孙学成教授,大会执行主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吕夫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刚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启才教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谷远洋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扈延龄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开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郭传友教授,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李利昕教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董智勇教授,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万修阳教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王金台教授,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程明国教授,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孙仁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鲍飞龙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亢世杰教授

 

会议伊始,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柳忠旭书记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本次大会的美好期许和对各位与会嘉宾的热烈欢迎。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作为胶州半岛首家成员单位加入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表示衷心的祝贺!

 

他指出,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的成立,不仅是对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骨科精准医疗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他提到,此次加入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对医院未来发展提出三点期望:一、强化智能化建设,优化急诊多发创伤MDT救治流程布局,推动精准医疗。二、发挥示范标杆作用,带动区域发展。三、落实为民服务实事,助力健康青岛。

与会嘉宾合影.png

柳忠旭书记致辞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高海东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医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创伤骨科和急诊外科在吕夫新教授、刘涛教授的带领下,通过积年累月的潜心研究、守正创新,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在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的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突破性应用,更为骨科手术的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标准化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不仅提升了我院在区域内的综合影响力,也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他提到,作为胶州半岛首家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成员单位,未来,医院重点围绕以下几个目标开展工作:一、深化智能骨科技术在环骨盆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二、加强联盟合作与交流。三、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四、助力学科发展与创新。

与会嘉宾合影.png

高海东院长致辞

 

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举办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项目系列活动的初衷和目的是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努力推动和加速环骨盆损伤微创治疗理念在骨科领域的发展,促进国内优秀骨科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带动智能化、微创化、标准化治疗理念在全国骨科的落地实施,推进我国骨科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让更多的病人、医生和医院真正受益。

与会嘉宾合影.png

吴新宝教授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吕夫新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由衷祝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作为胶州半岛首家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成员单位,愿同各成员单位携手共进,相信通过巡讲,将微创精准治疗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让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受益,进而推动我国骨科事业的均衡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png

吕夫新教授致辞

 

大会特邀嘉宾、山东省立医院周东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骨科同道欢聚一堂,共同研讨和交流新技术、新理念、新进展,共同推进创伤骨科科技创新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对规范骨科专科医师对环骨盆损伤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临床操作,促进全国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会嘉宾合影.png

周东生教授致辞

 

刘涛教授对几位领导和嘉宾的精彩致辞和谆谆教诲表示由衷感谢,并号召在座的中青年一代创伤骨科人“在前辈们奠定的基础上,珍惜机会和平台,认真做好骨盆髋臼的诊疗工作,真正造福于患者,为人民健康服务。”

 

随后,柳忠旭书记高海东院长吴新宝教授共同为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揭牌。共同祝愿联盟未来发展蒸蒸日上,为推动我国环骨盆损伤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出卓越的贡献,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与会嘉宾合影.png

柳忠旭书记、高海东院长和吴新宝教授共同为环骨盆损伤临床诊疗与研究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揭牌

 

揭牌仪式后,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项目系列活动-青岛站拉开帷幕。十八位讲者围绕相关主题和与会嘉宾交流学术心得,分享临床经验,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教授为全体与会嘉宾带来了题为《机器人给骨折治疗带来的改变》的演讲。他提到,骨盆骨折的治疗在创伤手术中难度最大且严重依赖临床经验。机器人辅助骨折诊疗的优势体现在:1.使得骨折诊断分型更精准、量化、指导诊疗;2.创新骨折复位理念,运用镜像复位算法实现骨盆骨折解剖复位;3.真正将骨盆骨折复位智能化、微创化、标准化落到实处,惠及患者;4.创新严重创伤救治理念;5.5G远程指导治疗,获益多方。机器人辅助骨折诊疗不仅让医生有了“超级助手”,也惠及了患者。他总结道,该产品的上市将极大推动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理念的普及,使得“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先进术式在我国更大范围应用推广,推动复杂骨折微创治疗时代加速到来。

与会嘉宾合影.png

吴新宝教授作专题演讲

 

新加坡中央医院邬耀乐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分享了自己针对非典型股骨骨折诊疗的经验,他指出,伴随人口老龄化,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他详细介绍了非典型股骨骨折的特征、治疗及病理力学等内容,提出该病的治疗需要全方面的考量,希望行业对“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重视,也为参会者提供了新的认识和诊疗思路。

与会嘉宾合影.png

邬耀乐教授作专题演讲

 

山东省立医院周东生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介绍了“设计简单、病变部位数据搜集不准确、二维数据搜集、目前针对较大的骨折、示踪器角度难以调控,操作不方便、操作工具过于简单”是国产导航机器人目前存在的问题。他总结道,二十年来导航在骨科诊疗领域的应用实际上才进入到半成熟状态,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与会嘉宾合影.png

周东生教授作专题演讲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刘光耀教授针对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分型与治疗策略展开报告,他通过临床病例介绍了螺钉技术在老年骨盆骨折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注意事项以及优势。他总结道,“老年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手术治疗,尽可能选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的出现符合这一治疗骨盆骨折的主流趋势。”

与会嘉宾合影.png

刘光耀教授作专题演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桑锡光教授分享了自己对髋臼骨折翻修与重建的看法,也结合病例指出,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术中要注意保护坐骨神经及臀上神经血管束。术中操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屈髋、屈膝等动作放松坐骨神经。此外,如果病人术前没有明确的坐骨神经损伤症状,不建议常规行坐骨神经探查。合并股骨头、髋臼顶部骨折、陈旧性骨折时,可联合大转子截骨手术增加术野暴露。

与会嘉宾合影.png

桑锡光教授作专题演讲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孙涛教授在我国血液资源紧张背景下,针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大,贫血发生率高,异体输血率高的特点,强调加速患者康复,除先进手术技术及出凝血等措施外,患者血液管理(PBM)是加速外科康复(ERAS)的重要环节,应得到更广泛重视,根据最新研究证据及指南推荐,强调第三代高剂量静脉铁剂术前应用治疗贫血,减少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风险,避免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能给术者和患者带来操作和治疗的双重便利。

与会嘉宾合影.png

孙涛教授作专题演讲

与会嘉宾合影.png

吕夫新教授和扈延龄教授共同主持本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赵春鹏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分享,指出微创治疗是当前趋势,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的发明和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开放手术的问题,能够通过多模影像实现对骨折手术的全程三维导航,突破人的生理极限,实现大负载下精准、均速的平稳操作,对于老龄骨折患者有突出优势,“它还能提供复位路径的规划和建议,非常智能,复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真正意义上实现骨盆骨折和长骨骨折微创治疗,对病人康复和术后生活质量极为有利,期望早日将这一全球领先的技术应用于全国各地患者。”

与会嘉宾合影.png

赵春鹏教授作主题演讲

 

西安市红会医院庄岩教授就LC-II骨盆骨折的形态与内固定方式选择展开分享。他指出,对于LC-II骨盆骨折,形态通常表现为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内固定不可靠易造成内固定失败,依据骨折形态不同选择不同的后环和前环固定方式,手术策略上需要综合考虑DAY分型、LC- II螺钉通道完整性、年龄和受伤机质、骶髂关节脱位程度、骶骨骨折形态等多个因素进行治疗。将骨折部分坚强的固定于主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中微创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首选。

与会嘉宾合影.png

庄岩教授作主题演讲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吕刚教授结合多个病例分享,针对髋臼骨折复位的评价应该关注臼顶负重区,而非骨性标记线(如髂耻线,髂坐线)。通过正确的复位及固定方式,主要包括拉力螺钉固定和钢板中和保护,实现髋臼骨折的治疗目标: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后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与会嘉宾合影.png

吕刚教授作主题演讲

 

河南省人民医院刘涛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分享了一些难复性转子间骨折的经皮复位技巧。他指出,股骨转子间骨折常发生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对于难复位类型的骨折是临床要解决的难题,复位原则是首先尝试闭合复位;若闭合复位无法获得解剖复位,使用经皮撬拨复位技术。

与会嘉宾合影.png

刘涛教授作主题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杨明辉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分享,指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在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快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目的是允许患者术后尽早离床活动,并最终达到伤前的功能水平,使伤前可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术后尽早下地行走还可避免因卧床导致的废用性骨丢失。同时,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为再发骨折的高风险人群,应积极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与会嘉宾合影.png

杨明辉教授作主题演讲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芮碧宇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分享,指出对老年髋臼骨折患者,必须警惕臼顶压缩骨折的存在。不同的入路有不同的复位方法可选择,包括AIP、IIL、SP等复位方法。评估复位的方法需要术中多种透视技术的应用,更深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和随访支持。

与会嘉宾合影.png

芮碧宇教授作主题演讲

与会嘉宾合影.png

董智勇教授和程明国教授共同主持本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刚教授结合具体病例分享了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他指出,老年患者通常合并症多且伤前功能一般,临床上面临翻修手术难度大,耗时长,创伤大且围手术期风险高等难题。对于此类患者,即使股柄松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也优于翻修手术。结合骨折类型,骨量缺损情况,术中保证复位质量,可采用钢缆环扎,钢板,异体骨板,3D打印钢板等内植物有效固定骨折。

与会嘉宾合影.png

刘刚教授作主题演讲

 

潍坊市人民医院孙学成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和自己团队多年研发经历,指出全长后柱螺钉与大部分后柱骨折线并不垂直,属于位置螺钉,无法有效加压,或许适合部分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另外,垂直骨折线的梳状螺钉,二窗螺钉对于髋臼骨折的固定效率更高。研究学习后柱长螺钉的意义在于这是学习髋臼骨折不可或缺的进阶过程。

与会嘉宾合影.png

孙学成教授作主题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宇能教授分享了复位机器人在骨盆急救(MDT)的治疗经验。他指出,应用机器人进行急诊抢救手术,完成急诊骨盆骨折复位固定,在国内外尚属首次。“骨盆环损伤在多发伤中最常见,在急诊处理中需要正确掌握ETC和DCO的原则,骨科复位机器人在急诊数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使涉及骨盆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减少了陈旧性骨盆骨折病例,提高了骨盆骨折的治疗结果。”

与会嘉宾合影.png

李宇能教授作主题演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吕夫新教授就D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早期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分享。他总结到,DPA入路的早期并发症包括:出血、尿道或神经损伤、螺钉位置错位等。他总结了4个注意事项:1.操作上要注意创伤小、出血少的方案同时显露需充分,必要时要延长切口。2.手术中体位安放、牵拉力度和时间需要由主刀医生掌握。3.侧位透视是确定螺钉位置良好、不穿入关节的保障之一。4.年轻医师要注重解剖学习,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入路。

与会嘉宾合影.png

吕夫新教授作主题演讲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启才教授围绕骨盆新月形骨折的诊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他总结到,骨盆新月形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通常是涉及骶髂关节的脱位和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根据Day分型系统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尽管骨盆新月形骨折的受伤机制、分型和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但间接复位微创手术是未来的趋势。

与会嘉宾合影.png

李启才教授作主题演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刘涛教授通过10个精彩的临床病例介绍了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在有移位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他总结道,通过术前、术后影像资料的对比展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辅助治疗骨盆骨折,确实具备“操作精度高、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医患术中辐射次数降低、缩短复杂手术学习曲线这些临床优势”,真正实现了传统透视方法和徒手操作难以完成的骨盆微创手术。

与会嘉宾合影.png

刘涛教授作主题演讲

与会嘉宾合影.png

鲍飞龙教授和万修阳教授共同主持本节

 

会场掠影 滑动查看更多

 

每一次学术交流都在为传承积蓄能量,每一次智慧碰撞都在为创新加筑信心。此次会议至此落下帷幕。大会执行主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吕夫新教授在会议闭幕致辞中再次对与会嘉宾的积极参与、生动沟通诠释表示诚挚谢意,并对会议主办方、协办方、承办方的精心组织、周到安排表示由衷感谢。他总结道,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契机,紧密围绕环骨盆损伤的临床需求,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努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医生,为青岛地区骨科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

与会嘉宾合影.png

吕夫新教授总结

 

 

 

2025年3月31日 15:20
浏览量:0
收藏